探討健康心臟飲食之道 向反式脂肪說「 不 」!

近日反式脂肪被廣泛報道,成為城中熱門話題。其實反式脂肪存在已久,但自從2007 年7 月開始,所有紐約市的食肆都全面禁用含反式脂肪的油脂,掀起世界不少地方更加重視反式脂肪的害處。 撰文:劉立儀(身心營養顧問註冊營養師) 近年不少人認為,健康新聞那麼多,有時是反式脂肪,有時是飽和脂肪,究竟該如何進食才可以吃得健康呢?本文將為讀者探討如何攝取脂肪才是健康心臟飲食之道。 各種脂肪與心臟健康 反式脂肪會升高血液中的壞膽固醇(LDL-Cholesterol,即是低密度脂蛋白),積存在血管內壁,增加血管閉塞及硬化的機會;更嚴重的,令血液中的好固醇(HDLCholesterol,即高密度脂蛋白)下降,增加心臟病患的機會。 提到預防心臟病,不能不提飽和脂肪。飽和脂肪同樣會升高壞膽固醇,但對好膽固醇沒有影響。因此,反式脂肪的害處可說是比飽和脂肪更大。然而,只是避免攝取反式脂肪而忽略飽和脂肪,對預防心臟病也是不足夠的。 反式脂肪的起源 多年前,科學家確認了飽和脂肪的壞處,因此避免使用動物油,包括牛油。1902年有德國食品科學家研發了氫化植物油的過程。氫化(Hydrogenation)是把蔬菜油內的軟脂肪(順式脂肪酸Cis Fatty Acids)的化學構造改變為硬身的脂肪(化學構造上稱為反向式脂肪Trans Fatty Acids)。 其實,在天然的食物中也有反式脂肪,包括牛肉、豬肉、羊肉、牛油、牛奶等,但含量甚低,大部分人攝取反式脂肪是來自人造的氫化植物油。 氫化植物油產生的產品有植物牛油、起酥油等等,後者常用於烘焙食品,因此餅乾、蛋糕、麵包內的反式脂肪特別高。諷刺的是,多年前氫化植物油一直被視為是比動物油較健康的選擇,流行了許多年。直到反式脂肪的害處浮現,反逐漸有所謂「低反式脂肪」的軟身植物牛油面世。 可以吃多少反式脂肪呢? 由於人體完全並不需要反式脂肪,目前的健康建議是把反式脂肪攝取量減至最低。世界衛生組織 的建議是每天不宜攝取超過每天熱量的1%;即是一個熱量需要攝取1600千卡的人來說,每天不宜吃超過1.8克的反式脂肪。 一個人一日吃一個椰絲奶油包加一個牛角酥,反式脂肪攝取量已經超標。值得留意的是,雖然薯條的反式脂肪看似不高,但總脂肪和飽和脂肪卻很高,一份大薯條含20克脂肪,相等於4茶匙油,也同樣影響心臟健康。 有高危因素如肥胖、高血壓、中央肥胖、糖尿病、高膽固醇、吸煙、運動不足、家族遺傳歷史的人士來說,屬於心臟病的高危人士,特別需要減少攝取反式脂肪。 包裝食品內的反式脂肪 那麼,為何食品製造商會使用氫化植物油呢?氫化植物油的特性是穩定性較高,使用於油炸食物或烘焙食物,口感較佳,保存期亦較長,價錢亦較便宜。 如果是包裝食物,可以閱讀食物成分表,找出可能含有反式脂肪或飽和脂肪的成分(見表3)。食物成分表的排序原則是由多至少,使用得較多的成分會被排在較前的位置。因此,較理想的食物是成分表內首三位的成分,都不是反式脂肪或飽和脂肪的成分。 這個方法並非最準確,碰到標籤得含糊的成分表,例如「植物油」(Vegetable Oil),就無法知道是否氫化植物油,還是橄欖油?如果營養標籤有標明的話,最好閱讀營養標籤。 「不含反式脂肪」(0 Trans Fat)食品較健康? 現時開始有不少食品標榜「0 TransFat」,但這些食品不一定更健康,原因有以下幾個: 「不含反式脂肪」不等於完全不含反式脂肪 有些美國入口的食品,由於美國的食品標籤條例中訂明,每份食用量少於0.5克反式脂肪的食品,均可標籤為「0 Trans Fat」。如果大量進食「0 Trans Fat」,亦有機會進食不少的反式脂肪。 「不含反式脂肪」不一定等於低熱量或低脂肪 即使食品製造商完全不使用氫化植物油為成分,可能有使用其他油脂或使用糖分,令食品的熱量增加。 「不含反式脂肪」食品可能含飽和脂肪 有些食品製造商不使用氫化植物油,但可能以含有飽和脂肪的油脂取代,例如牛油、動物脂肪、牛奶脂肪。這些飽和脂肪亦會令膽固醇升高,不利心臟健康。 因此,消費者學懂閱讀營養標籤,除了看反式脂肪的含量以外,亦可留意總脂肪及飽和脂肪,對食品可有更透徹的了解。 如何減低攝取反式脂肪? 保持一個低脂肪飲食習慣,包括: 外出飲食時多選擇蒸、焗、的食物;減少進食煎炸食物,例如薯條、炸雞、油條之類。 烘焙食品中選擇低脂麵包如豬仔包、芝麻條、提子麥包,減少選擇酥皮包、油炸包、曲奇餅、蛋糕等。 減少選擇有反式脂肪成分的包裝食品 避免使用硬身人造牛油,可使用不含反式脂肪的人造牛油或花生醬。 原文:http://hk.news.yahoo.com/article/071211/13/5pyj.html

Read more

上班一族護心術

【明報專訊】香港人工作效率之高是數一數二的,為爭取表現,上班族每天在職場拼搏,卻忽略了自己的健康。9月27日是世界心臟日,今年大會以「健康工作間」為主題,正正是想提醒在職人士努力工作之餘,亦要注意心臟健康。 心血管病九大風險 「世界心臟日2009」籌委會委員、心臟科專科醫生鄭俊豪指出,心血管病的九大風險因素,包括吸煙、脂肪病變、高血壓、糖尿病 、肥胖、精神壓力、不健康飲食(如蔬果偏少)、缺乏運動及過量飲酒,當中不少因素在上班族身上很常見,如不加注意,危機可能隨時出現﹕ 危機:久坐不動壞血管 白領人士因工作關係需長時間坐著,較少走動。身形肥胖的人若穿著過緊的內衣,內衣邊會壓住下肢的靜脈,影響血液回流,可能造成肺動脈栓塞,嚴重的會有生命危險。若女性服食避孕藥,相關風險就更高。 解決方法:需長時間坐著工作的人,宜穿著較寬鬆的衣服,避免內衣過緊,以減低下肢靜脈栓塞引致肺動脈栓塞的風險。經常到外地公幹的人,若乘坐超過5小時航程的長途航機,便要小心經濟客艙綜合徵(症)。同樣地,穿著寬鬆而舒適的衣服,多喝水,避免服食安眠藥和過量喝酒,並要不時走動和做伸展運動,促進血液循環,有助防止問題出現。 危機:壓力爆煲血壓高 經濟不景,不少公司都縮減人手,僱員的工作量和工時大增,工作壓力亦隨之飈升,也因而增加血壓高的風險。 解決方法:工作壓力可導致高血壓,由於部分患者可以全無病徵,故建議45歲以上人士定期量度血壓。此外,飲食時避免攝取過多鹽分和脂肪,也有助預防高血壓。 危機:緊張節奏致心悸 工作壓力亦會導致心跳加速,此問題在金融業尤其常見。不少金融從業員的工作都是跨地域和跨時區的,工作時間不僅於上班的8小時,精神長期處於緊張狀態,因而引起心跳加速,亦有部分人在下班回家後才出現。 解決方法:工作壓力大的人在投入工作之餘,也要懂得放鬆,應每日抽出一點時間休息,可喝杯茶或聽聽音樂,徹底放下工作,讓精神鬆弛下來。另外,經常趕deadline(死線)也是壓力的源頭,僱員可嘗試與上司商討,適當地調整工作安排,以便有更充裕的時間完成工作。 危機:吃出心臟病 香港的飲食文化追求味道多於健康,上班族出外午膳少有低鹽、低脂及高纖的選擇,經常進食含大量脂肪、糖分和鹽分的食物,容易造成高血壓、高血脂、肥胖及糖尿病等問題。 經常吃自助餐也是問題之一,很多人喜歡相約同事或朋友吃自助餐,在互相推介美食和怕吃虧的心態下,食量往往比平時高出幾倍。要知道,以吃減壓可能危害心血管健康。 解決方法:必須從改變飲食習慣著手,除了僱員主動改變,僱主也可與食肆合作,為員工提供健康午餐。若市場對健康飲食的需求增加,相信會有更多的食肆樂意推出健康餐單。 (明報)2009年9月16日 星期三 05:10 原文:http://hk.news.yahoo.com/article/090915/4/e8o1.html

Read more